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速增效 | 社会科学报
数字乡村既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,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,各试点注重统筹协调、资源整合、部门协同、上下联动,统筹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、数字经济、数字农业农村、农村科技创新、乡村数字治理、信息惠民服务等建设和发展,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,乡村数字经济,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农村创业创新快速发展,并以乡村公共服务体系、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为载体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,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促进了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,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。
原文 :《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速增效》
作者 |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陈明星
图片 | 网络
数字乡村试点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
综合来看,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,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试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进展和成效,但同时也面临统筹协调难度大、专业人才匮乏、应用场景偏少、政策支持乏力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破解的共性问题。
“数字壁垒”加大统筹整合难度
一方面,体制机制上的分割加大了统筹协调难度。数字乡村建设涉及面广,涉及组织、宣传、政法、农业农村、水利、林业、商业等相关30多个部门和县域所有乡镇,受数据保密、数据壁垒、部门数据端参数等多重影响,协调难度大。另一方面,技术和标准的分散加剧“数据烟囱”“信息孤岛”“百云百链”现象,增加数据资源整合难度。因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体系,特别是在相关数据采集、处理和发布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,导致信息数据完整性、关联度不高,碎片化严重,数据分散不统一,各物联网设备或管理平台之间难以实现共联共享,从而加剧数据资源整合困难,成为制约数字乡村发展的突出瓶颈。
“数字鸿沟”制约应用场景开发
县、乡、村三级本身缺少专业建设人才、运营人才、数据维护人才,既懂农业技术又通信息化还熟悉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治理等的复合型人才奇缺,同时作为参与者和应用主体的村民的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。目前,数字乡村主要是在农村电商、移动社交、数字娱乐等方面应用较多,但在乡村数字治理、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方面还不够,存在管理平台功能单一、信息数据来源不足、信息化硬件设施相对不足等问题。
“数字周期”弱化投资参与意愿
数字乡村工作覆盖面大,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大,成本高,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,仅县级“雪亮工程”一项就需要投入上千万元。而近年来,中央、省、市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总体较少,没有专项扶持资金,县级财政无法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庞大资金需求,造成建设缓慢。同时,政策支持力度不够,数字乡村投资大,见效慢,短期收益不明显,由于各方政策支持尚不明晰,社会资本多处于观望状态,参与建设意愿不强。
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的对策建议
针对试点中面临的突出问题,为更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,更好发挥其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,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,强化人才培养,加大支持力度,创新应用场景,深化试点建设。
加强顶层设计
从中央或省级层面,对各个条块涉及数字乡村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做好整合,加强横向通联,针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,完善跨部门、跨领域、跨层级高效协同机制,尽量避免信息系统条条块块,避免信息化重复建设,避免产生数据隔阂。同时,围绕基础设施、核心技术、数据资源、应用场景,在数据采集、处理和发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,在提升数据质量和数字乡村发展质量的同时,为数据资源整合创造条件。
强化人才培养
加强对“农业+信息技术”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,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走出去学习培训,汲取学习先进地区典型经验,快速培养本土网络人才。通过招才引智,引进专业人才,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方向人才,增强县级数字乡村建设能力。创新柔性引进、招才引智等方式,加快培育领军型、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和战略运营团队。加强对农村干部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广大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,提高信息技术素养,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,造就一支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,助力数字乡村建设。
加大支持力度
整合资源出台政策,积极争取中央、省、市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项目;采取以奖代补、先建后补、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数字化建设。省政府要通过各种融资途径,打造一批数字化项目,提升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应用水平。创新金融服务,采取多种融资方式,以吸引各类企业参与乡村发展、联合各类企业合作推进各类智慧应用等方式,积极引导各类互联网类、应用技术类、规划类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。
创新应用场景
支持产业基地数字化改造、农村集体资产数字化管理、网络运行和人才队伍建设,建立涵盖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等的一站式服务体系,加快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向乡村延伸,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、精细化、专业化水平,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,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监管体系,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,实现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、无人机、高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,对农村的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重点监测,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。强化数字乡村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赋能的作用,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,依托农业生态、乡村休闲、乡土文化,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,带动当地旅游景区、特色农产品、地方美食、地域特色文旅文创产品等产业发展。
深化试点建设
适当延长首批试点地区的试点时间,鼓励各试点在巩固提升现有试点成果的基础上,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,进一步聚焦试点主题,深化先行先试,进一步扩大试点成果,讲好试点故事,全方位积累试点经验,提升试点探索实践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价值,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,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,真正实现以数字全方位赋能乡村振兴实践。
同时,顺应“三农”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,为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,适时扩大试点地区范围乃至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,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,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,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。
文章为社会科学报“思想工坊”融媒体原创出品,原载于《社会科学报》第1805期第2版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,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拓展阅读